世界节日专家团委员会
2024-01-24 13:00:54 来源:中华产品网 今日浏量:
世界节日专家团委员会
世界节日专家团委员会
主管单位:
全球美丽网(http://www.wholeworldbjx.com)
国际神州网(http://www.chinajrsz.com)
世界工艺美术网(http://changxiaow.com)
承办单位:中华产品网 (http://chinazhcpw.com)
世界节日专家团委员会设立职位:
1、荣誉团长;
2、团长;
3、执行团长;
4、副团长;
5、秘书长
6、副秘书长;
7、办公室主任;
8、常务理事;
9、理事;
10、会员。
11、中国年货专家团专家团委员会(设年货专家团主席,年货专家团执行主席,年货专家团副主席,年货专家团秘书长,年货专家团副秘书长,年货专家团办公室主任,年货专家团常务理事,理事、会员等职位);
12、中国中秋节专家团专家团委员会(设中秋节专家团主席,中秋节专家团执行主席,中秋节专家团副主席,中秋节专家团秘书长,中秋节专家团副秘书长,中秋节专家团公室主任,中秋节专家团常务理事,中秋节专家团理事、会员等职位).
宗旨:
一、宣传世界节日文化和生产节日产品的企业,宣传中秋节生产产品的企业,宣传年货行业、企业等;
二、研究世界节日产品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年货和中秋节市场的变化与发展等,为行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最好的信息等等;
三、团结世界节日产品企业、企业家,共同努力,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开拓市场等;
全球美丽网(http://www.wholeworldbjx.com)
国际神州网(http://www.chinajrsz.com)
中华产品网 (http://chinazhcpw.com)
世界工艺美术网(http://changxiaow.com)
2024年01月23日
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
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一些节日源于民间原始信仰,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等。有的节日源于宗教,比如基督教国家的圣诞节。有的节日源于对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纪念,比如国庆节、青年节等等。另有国际组织提倡的运动指定的日子,如劳动节、妇女节、母亲节。随着时间推移,节日的内涵和庆祝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发展时期
先秦时期
就节日风俗而言,许多节日元素早在上古时代已经出现了萌芽。中华文明起源于农耕文明,人们“敬天道而事之”,根据日月升落、季节变换安排生产生活,因此中国传统节日大多与节气相联系,在人类生活中刻下时间刻度。大部分传统节日形成于上古时代,先秦时期由于南北风俗各异,南北各地的风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古已有之的节俗活动在文学作品中鲜有记载。天地、日月星辰等同农业生产和收成有很大关系,先民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用仪式活动来祈求风调雨顺、感谢大自然馈赠,逐渐发展成固定时间的节庆活动。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但是其流行到各地,还需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汉代普及期
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在节俗发展中,一些风俗被人们约定俗成地接受并沿袭下来。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首先,汉代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南北各地风俗的融合,先秦时期的南北各地风俗文化,到汉代逐渐融为一体形成汉文化,强有力的政权对节日风俗的统一起了重要促进作用。
唐宋定型期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转为娱乐礼仪型。从此,节日变得更加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节日来源
参考中国节日由来,大体的节日起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历法节气
中国自古以农为本,以农立国。早在7000多年以前,原始农业已经出现了南北分野,北方以粟作为主,南方以稻作为主。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从远古时代起,中国先民就已掌握了反映农业生产特点的历法知识。这些历法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24节气,72候,约365天,从而构成了岁时节日的计算基础。历法反映了农业生产规律,对指导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岁时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有些节日如立春、夏至、立秋、冬至等,则是由节气直接发展而来的。岁时节日与历日节气关系十分密切,但历日节气本身并非节日,除上述少数者外,只是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提,节日的形成还必须有一定的风俗为其内容。
原始崇拜
中国原始先民常常把某些动物奉为神明加以崇拜,最典型的要算龙图腾崇拜。龙图腾崇拜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古人每年在端午节这天都要举行祭祀龙图腾的“龙舟竞渡”活动,这种龙图腾崇拜是端午节风俗形成的渊源之一。“农者,天下之大本”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作物根植于土壤之中,因此,土地神崇拜在原始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称祭祀土地神为“社祀”,殷墟甲骨文中有许多祭祀“毫土”的卜辞。二月二日土地神生日,又称社日或社王节,主要民俗活动是祭祀土地神,祈求农业丰收。
祭祀
祭祀,是一种信仰活动,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理念。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种定期节日,拜神祭祖丰盛祭供品发展出节日宴饮活动,也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即所谓节庆民俗。在中华农耕文明的发展中,自然崇拜、农时节气、社会因素等,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古人将节日与自然时序等结合起来,形成以祭祀、农事、纪念、娱乐为目的的系列节庆活动,传递着敬天祭祖、抚远追思、家庭团聚、憧憬美好等文化符号,折射出人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