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送龙米送龙银 男女老少喜开颜 - 民族新闻 - 中华产品网

梧州:送龙米送龙银 男女老少喜开颜
2018-02-22 15:24:16   来源:中华产品网    今日浏量:

梧州:送龙米送龙银 男女老少喜开颜
梧州:送龙米送龙银 男女老少喜开颜
中华神州网(http://www.chinajrsz.com)、中华产品网(http://chinazhcpw.com)、中华风采人物杂志、中华工艺美术网(http://changxiaow.com)记者 唐国宣 特约记者尼古丁大哥 老红军 摄影报道


图为中国道教法师在龙前作法……
2018年02月18日至20日,梧州市万秀区郢镇思良江休闲农业(核心)示范景区,梧州道教团队的师傅们敲响了锣鼓,震天动地,请来了五榖神农大帝,请来了黄帝,请来了海龙王,请来了道教祖师,请来了五方神仙等为民祈福,祝福梧州人民平安、吉祥,万事如意,奉送龙米龙银,男女老少喜笑颜开。


图为中国道教法师围绕龙在作法……
中国道教为民祈福,送龙米龙银,其历史悠久,意义深远。首先要从炎帝、黄帝、海龙王等说起——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部落的首领尊称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他因为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稻谷,并及时播种,成为百谷之王。他还发明了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
 
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黄帝(The huangdi;Yellow emperor),公元前2717-前2599年。黄帝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


图为中国道教广西首位坤道高功法师、梧州白鹤观“三尊出会”非遗物质文化传承人:李山林道长亲临现场给民众发送龙米、龙银……
 
黄帝最初的神职盖为雷神。然黄帝以雷神崛起后又为中央天帝,位为最尊。这和苗族古歌说他们祖先“格蚩耶老”(可能是蚩尤)的对手是雷公是一致。大概黄帝最初和风伯等都是神农氏诸侯,担任雷的巫帅。 
 
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同时两个部落成为了一家人。
 
华人(不仅汉族)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图为中国道教广西首位坤道高功法师、梧州白鹤观“三尊出会”非遗物质文化传承人:李山林道长亲临现场给民众发送龙米、龙银……
 
据大量的历史记载和文物佐证,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汉代在新郑北关轩辕丘前建有轩辕故里祠。
图为中国道教广西首位坤道高功法师、梧州白鹤观“三尊出会”非遗物质文化传承人:李山林道长亲临现场给民众发送龙米、龙银……
 
道教有许多经书传于黄帝,如《黄帝九鼎神丹经》、《黄帝内经》、《龙虎经》、《阴符经》等。《真灵位业图》中,排列神仙位次,称他为“星圃真人轩辕呈帝”,列在第三神阶的左位。”
 
“民以食为天”, 炎帝、黄帝都最重视五谷的种植与呵护,所以,五谷是最上至物,“雷不打五谷“,就是这个道理,同时,百鬼都不能侵五谷。相反,五谷(米)有正气,能压煞、驱邪、镇坛、镇宅等作用,是道家起水、作法等重要的法器和重要的护身物质。
 
龙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
种植五谷,离不开土地,离不开阳光,离不开水。如果天旱,就要请海龙王来施风放雨。所以,海龙王又成了五谷的扶持者,风调雨顺是生灵的祈求。
图为中国道教广西首位坤道高功法师、梧州白鹤观“三尊出会”非遗物质文化传承人:李山林道长亲临现场给民众发送龙米、龙银……
 
龙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属于四灵之一。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民间各地的一种习俗。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
 
龙王是中国古代龙神崇拜,海神信仰。
 
唐玄宗时,诏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诏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
 
由此,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中国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龙王信仰在古代颇为普遍,龙王是非常受古代百姓欢迎的神之一。在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龙往往具有降雨的神性。唐宋以来,帝王封五龙神为王。从此,龙王成为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的神,龙王治水则成为中国民间普遍的信仰。
 
道教认为东南西北四海都有龙王管辖,叫四海龙王。另有五方龙王、诸天龙王、江河龙王等。
 
古人认为,凡是有水的地方,无论江河湖海,都有龙王驻守。龙王能生风雨,兴雷电,职司一方水旱丰歉。因此,大江南北,龙王庙林立,与土地庙一样,随处可见。如遇久旱不雨,一方乡民必先到龙王庙祭祀求雨,如龙王还没有显灵,则把它的神像抬出来,在烈日下暴晒,直到天降大雨为止。
 
龙是中华民族所敬奉的图腾,是吉祥雄伟的象征,由图腾崇拜意识,后演变为祈求丰收、祈求平安的民俗活动。
 
龙在中国的历史传统与文化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龙的起源来自伏羲氏,据中国神话传说,伏羲与女娲都是人首蛇身,而蛇就是龙的原型。
 
中国古代神话中龙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
 
正因为龙是一种胜利者以及神一般的存在,人们就将想象的各种高超的本领和优秀的品质美德都集中到龙的身上,以龙为荣、为尊。龙骁勇善战,而智慧威严。他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秋分潜伏深水,春分腾飞苍天,吞云吐雾,呼风唤雨,鸣雷闪电,变化多端,无所不能。它能预见未来,并且象征着地位、富裕与吉祥。龙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飞、通天、善变、显灵、征瑞、兆祸、示威来概括。其中的“好飞”和“通天”,是“天龙”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黄帝时代,有黄帝乘龙升天、应龙助黄帝战胜蚩尤的传说;夏禹治水,传说便有神龙以尾巴画地成河道,疏导洪水;汉高祖刘邦,传说便是其母梦见与赤龙交配而怀孕出生。传说中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干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干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在古代,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君王都自称为龙之子,从而秉承了龙的高贵的地位与人品,不流于俗的高尚与威猛庄重,以及作为人类中的佼佼者的依据。在龙的身上集中了所有人们美好的愿望,世间的杰出人物被称为人中龙凤,诸葛亮号称卧龙先生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龙影响着中国华夏儿女精神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绵延万里的长城,便是中国作为“腾飞的东方巨龙”的象征。 带有龙名的地方更是数以千计,其中又有以数字为题的,如吉林省的二龙、江西省的三龙、辽宁省的四龙;有些以龙的身体为题,如江西省的龙头、四川省的龙角、贵州省的龙额、黑龙江省的龙爪;有些以组成的词语如龙王、龙母、大龙、小龙、金龙、木龙,等等。 中国含“龙”字的江河,可查的就有四十多个,而我们熟识的黄、青、赤、白、黑龙,就分别在四川省(黄龙河)、河北省(青龙河和赤龙河)、天津(青龙湾河和黑龙港河)、甘肃省(白龙江)、上海(白龙港河)和黑龙江省(黑龙江),有以他们命名的江河。几乎每一省都有龙江、龙湖、龙山、龙洞、龙泉、龙潭,还有数不清的龙王庙。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衣有龙袍、龙冠;食有龙虾、龙眼、龙须面;建筑有龙宫、龙亭;行有龙舟、龙车。家具有龙椅、龙床。正月十五要舞龙灯,五月端午要赛龙船。动物有龙马、龙蚤;植物有龙葵、龙舌兰、龙须草、龙须菜、龙柏、龙爪槐。风水宝地叫龙穴,抽水的水车叫龙骨水车,大吊车叫龙门吊。还有著名的国宝九龙壁。 而明代之所以将都城定在现在的北京,据说就是因为在紫禁城下面发现潜藏有“龙脉”,而在此建都,就可以保证帝国百年的昌盛兴旺不败。古代的类书中和龙有关的名词不下数百,如“初九,潜龙勿用”,而“九五,飞龙在天”等等。在中国,龙简直无所不在。龙的文化,源远流长。
 
龙又分等级,三爪的龙是最低等的,爪数越多越稀有珍贵。而最尊贵的莫过于四海之主的四龙王。龙王就是海中的富豪,拥有大量的财富与珠宝,守卫天界与人间。中国龙是“水界之神”,《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
 
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青脸红须为东,白发须为西,橘黄发须是南,黑发须者为北。由此,四海龙王又称:东海青龙王、南海红龙王、西海白龙王以及北海黑龙王,并各自拥有不同的属性,各司其职,各为其能。然后包括在“中”间的黄帝(即龙帝),这也恰好就是太极八卦中的“五行”学说的体现。
 
 “五行学说”是中国上至宇宙形成,下至人事关系等各种事物的理论基础,一是中国最基本的自然哲学之一。“五行”简单的说,就是至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相生相克。天运也会随之更换,王朝同时随之更迭。战国时的秦始皇,西汉的王莽、东汉的黄巾之乱等,都是以天运五行更迭,人间的王朝也随之更迭而革命、交替。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环环相扣,循环不息。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配合后,天干地支也产生出相生相克的关系,此变为推算命理的基本根据。相生为吉,相克为凶,人的吉凶祸福不一,实因其得于五行之顺应悖逆。
 
而之所以是四龙王而有五行,东西南北四海龙王,而中间的就是龙帝。在《史记•天官书》中亦说:“轩辕(黄帝名轩辕),黄龙体”,简单点说,就是说黄帝就是黄龙的化身。黄龙即是龙帝,五行属土,位居中央,是龙族之首,也是道教的宗教观中天庭的主宰。在汉代的典籍中亦有提及:“黄龙者,四方之长,四方之正色,神灵之精也。能巨,能细,能幽,能明,能短,能长,乍存,乍亡。王者不滤池而渔,德达深渊,则应和气而游于池沼。”说明了黄龙的形象。

中国道教界,每次作法、表演时,都要用谷子配上铜钱(或用大米配上银钱),塑造一条大龙摆在作法现场,以确保上刀山、下火海、过油锅等一系列活动的顺利进展。因为用稻谷或稻米塑造的大龙,有极强的镇坛作用,法力极强,任何的妖魔鬼怪都不敢靠近。


法事做了之后,让人民群众去拜龙王,求财得财,求福得福,求丰收得丰收,求健康得健康,求跳龙门者会考上好学校,求得龙子龙女者会如意……真是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神通广大,“道法自然,玄之又玄,吉祥如意,合家欢乐……”当然,还要得到龙谷龙金或龙米龙银者才能灵验哦。


梧州是五大宗教的发祥地,道教是最重要者之一。发扬、挖掘、提升、传承、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精髓,是梧州人民的责任,是广西人民的责任,也是全国人民的责任。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本次活动由梧州市万秀区人民政府主办。上刀山、下火海、过油锅、送龙米龙银为民祈福等具体作法、表演由梧州道教团队执行并实施。
 
(备注:版权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能另作其用,否则,后果自负。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持原版。)
 

相关热词搜索:梧州 龙米 龙银 喜开颜

上一篇:国际时装周历时五天盛装亮相南宁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