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化学纤维研究所 - 山西名牌企业 - 中华产品网

山西省化学纤维研究所
2014-02-12 14:13:16   来源:山西省化学纤维研究所    今日浏量:

山西省化学纤维研究所
山西省化学纤维研究所(有限公司)坐落在太原市万柏林区和平北路38号,占地8.6万平方米,厂区有国有划拨土地3万余平方,在册职工676人,离退休职工770人,注册资本2428万元。
    该有限公司最初是建立于1964年的太原合成纤维厂,主要设备是从德国引进的锦纶长丝生产线,设计能力300吨/年,是国内化纤行业引进最早、技术最先进的锦纶生产线。1979年12月,山西省政府决定,将太原合成纤维厂改建为山西省化学纤维研究所,以建立山西省的化纤工业科研基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山西省化纤工业的发展。同时,将生产车间改为研究所的实验工厂,采取“所下设厂、厂所合一、以所带厂、以厂养所”的管理体制,使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为增强实验能力和以厂养所的后劲,国家于1980年向该所投资1950万元,率先从德国和日本引进全套先进的涤纶高速纺生产线,设计能力1400吨/年,这也是国内化纤行业引进最早的涤纶高速纺生产线。为了进一步增强实验能力和以厂养所的后劲,1991年投资2700万元,引进德国锦纶高速纺生产技术,对老厂房、老设备进行改造,使锦纶丝生产能力由300吨/年增加为1300吨/年。这还是国内化纤行业引进最早的锦纶高速纺生产线。在此期间,该所经历了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也曾有过辉煌的时期。效益最好的是1984年,实现利税千余万元。该所自筹资金260万元,建起了4281平方米的化纤大厦,自筹450万元,建起了4040平方米的科研大楼,购置了100万元的科研仪器和设备,课题经费累计投入300万元,取得部、省、厅级科研成果60项,其中34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但是,1990年后,随着经济转型,纺织行业不景气,化纤行业不景气,直接冲击着化纤研究所。尤其是该所人员多、包袱沉重的弊端日益显露,更是困难重重,雪上加霜,化纤所陷入困境。1995年3月,化纤所进行公司制改造,成立了山西省龙达化纤集团有限公司,计划筹建年产6000吨BCF地毯项目,目的是企业走出困境,求生存求发展。但由于没有进行结构性调整和真正按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完成建制,表面形式化的改革,加上资金和市场等等原因,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5年后的1999年末、2000年初,企业全面停产,职工全员下岗。由于企业亏损严重,资不抵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设备落后陈旧老化,生产规模过小,启动恢复生产没有可能,2001年被山西省政府列为破产企业。在此期间,随着全省科研体制改革的推进,1999年,山西省龙达化纤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山西省化学纤维研究所(有限公司)。
    该公司2000年至2003年,经过3年努力,在启动生产无望,实施破产难度较大的情况下,2004年至2008年,一手抓企改解困,一手抓企业稳定,以企改促稳定,以稳定保企改,形成并着手开始实施企业开发解困转制搞活的总体思路和规划。按照这个总体思路和规划,充分利用厂区尚有的45亩国有划拨土地,通过集资建房自筹资金,建设六栋建筑面积共12万多平方米临街商住楼、院内住宅楼现代化商住小区,组织工程投资创收。所得资金收益,解决企业和职工堆积的历史遗留问题和面临的现实问题,补偿安置职工,清欠职工债务。所得1.2万平方米底商增量资产,组织商贸经营。加上筹建上马年产10万平方米塑钢、铝合金门窗生产线。同时,进行债务重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新的企业。企业起死回生,职工重新就业。化纤所不仅可以走出一条企改解困的路子,而且可以由濒临破产的企业改制成为国有控股企业。2008年初,省国资公司称之为困难企业解困的典型和亮点。2008年11月,省国资委称之为既符合社会进步的方向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又有利于企业改革解困和职工妥善安置。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该公司2009年全面实施并完成企改任务。
 
 
 
 
 

相关热词搜索:山西省 化学纤维

上一篇:山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下一篇:山西国营大众机械厂